UWO DATABASE
Mobile Korean Japanese Taiwanese English Chinese

  
霸主

Zone
-城市 -入港許可
-定期船 -沉船

交易物品 -南蠻貿易

配方
-上級鍊金術 -佛羅倫斯

船種 -船隻配件
-造船 -造船素材

技能
-語言 -採集 -調度

職業 副官 裝備物品

HOME




  • 説明
  • 皇帝‧查理五世
  • 時任神聖羅馬皇帝的馬克西姆一世駕崩,在覬覦皇位的人們之間引起了軒然大波。想要擴張哈勃斯堡家勢力的西班牙國王‧查理五世,以及企圖從哈勃斯堡家手中保衛國土的法蘭西國王‧弗朗索瓦一世。二人圍繞皇帝的寶座展開角逐。
  • 馬木魯克王朝滅亡
  • 由於抵達印度的葡萄牙封鎖了紅海,威尼斯的香料貿易已瀕臨崩潰。但因鄂圖曼帝國進入紅海,開始給葡萄牙對印度的占有帶來陰影。試圖復興香料貿易的威尼斯一直屏息等待時機到來。
  • 普雷維扎海戰
  • 鄂圖曼帝國向西方地區伸出魔掌,一直企圖擴張領土。下一個目標就是掌握地中海的制海權。察覺其企圖的神聖羅馬帝國向羅馬教皇求援,為阻止鄂圖曼帝國的進攻而奮起。
  • 帕維亞之戰
  • 被哈勃斯堡家侵佔了國土的法蘭西·瓦洛亞家瞄准了自古就屢次宣誓主權的義大利半島。察覺到危機的羅馬教皇向查理五世求援。查理五世立即調兵,瞬間便奪回了法蘭西統治的米蘭。
  • 波托西銀山開發
  • 抵達新大陸的歐洲人皆驚嘆不已。那裡存在著高度的文明和豐富的貴金屬。歐洲人得知那裡將貴金屬做為日用品使用的情況,堅信黃金鄉真實存在,也因此興奮不已。
  • 價格革命
  • 隨著航海家前往更廣闊的海域,世界貿易的結構產生了激烈的變化。奇珍異寶開始不斷從東方運往歐洲。與此同時,新大陸的銀山出產了大量的貴金屬,並相繼被運往歐洲。隨著做為通貨的銀的大量流入,也有人開始擔心價格平衡即將崩潰。
  • 葡萄牙並吞
  • 鞏固了海上霸主地位的西班牙和葡萄牙。然而由於葡萄牙王室的滅亡,兩國的平衡被打破了。計劃統一伊比利亞半島的西班牙企圖透過「同君聯合」統治葡萄牙,開始對葡萄牙展開壓迫。
  • 德雷克的環遊世界
  •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確立印度航路‧麥哲倫環遊世界——世人心中充滿對未知土地的嚮往,爭先恐後地踏上航程。其中一人便是英格蘭海盜-弗蘭西斯‧德雷克。他在各地一邊進行掠奪一邊航海,賺取了數倍於國庫的財寶後歸港。
  • 無敵艦隊的海戰
  • 西班牙與英格蘭的關係不斷惡化,英格蘭宮廷默許英格蘭私掠船對西班牙船隻進行掠奪,使得兩國關係再難修復。無法忍受屈辱的西班牙最終派出艦隊,開赴了英格蘭。
  • 尼德蘭獨立運動
  • 做為歐洲的國際貿易地盛極一時的尼德蘭,因西班牙的重稅而備受煎熬。在遭到鎮壓的同時,人們的反抗也愈發強烈。最終民眾結成「海上旅團」,為爭取獨立而崛起。
  • 攻略葡萄牙‧休達
  • 自古就是海上交通要塞的休達受到葡萄牙的進攻,即將陷落。針對這一事態,西班牙正在推進奪回休達的軍事計劃。
  • 奈克莫爾戰役
  • 具有革新思想的揚‧胡斯被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齊格蒙特處以火刑。以此為契機,在波希米亞、波蘭,對神聖羅馬帝國的反抗急速增強。最終起義軍揭竿而起,爆發了大規模的戰爭。
  • 法蘭西內亂
  • 與英格蘭結成同盟的勃艮第公爵要與法蘭西召開和平會議。若坐視不管,戰局將發生逆轉,基於這種考慮,英格蘭決定參加會議。將勃艮第公國夾在中間,英格蘭與法蘭西的交涉戰即將拉開序幕。
  • 到達亞速爾諸島
  • 航海王子亨利的冒險在西方的海上發現了亞速爾群島。據說在更遠的西方,有沉睡著金銀的尚未發現之地。為了率先前往可做為中轉站獲得較大發展的島嶼,各國紛紛以亞速爾為目標。
  • 金角灣之戰
  • 面對鄂圖曼帝國壓倒性的大軍,拜占庭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陷落。想從金角灣逃出的拜占庭士兵,在海戰對鄂圖曼帝國進行最後的抵抗。
  • 活字印刷術的實用化
  • 在德意志出現了在紙上印刷活字的活字印刷術。這項歷史性的發明,使書籍等可以更加容易地正確、大量地普及。意圖增強國力的各國都紛紛採取行動,希望最先掌握這項技術。
  • 皇帝腓特烈三世
  • 受到鄂圖曼帝國威脅的匈牙利擁戴馬加什國王,進攻屬於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地利。與在拜占庭帝國滅亡時一直觀望的腓特烈三世不同,馬加什國王為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王位而進軍。
  • 伊比利亞動亂
  • 葡萄牙王妃-胡安娜與伊莎貝爾爭奪卡斯提爾的王位繼承權。以葡萄牙為後盾的胡安娜與在卡斯提爾擁有眾多支援者的伊莎貝爾的爭奪十分激烈,發展到訴諸武力解決的地步。
  • 到達好望角
  • 懷著「以東方的祭司王約翰之國為目標」這一目的的葡萄牙,在非洲大陸向南方進發,重繪了迄今為止的航路圖。此外,巴爾托洛梅烏‧迪亞斯率領的艦隊到達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那個國家就在眼前。
  • 到達新大陸
  • 受到西班牙支援的克里斯多夫‧哥倫布向大西洋西進,最終到達了新大陸。這一事件對眾多歐洲國家帶來了巨大的影響。此後,受到國家支援的航海家為了獲得新大陸蘊藏的財富,紛紛駛向新大陸。
  • 鼠疫流行
  • 海上交易興盛之後,瘟疫開始經由海路傳播到了各國。其中,鼠疫席捲了各地,其威脅已經逼近東方與歐洲貿易的要塞威尼斯。威尼斯改良曾在法蘭西執行的檢疫制度,以此來對抗恐怖的瘟疫。
  • 佛羅倫斯繁榮
  • 一度敗於政敵而被流放出佛羅倫斯的梅迪奇家,在次年透過政變再次返回了佛羅倫斯。梅迪奇的家主科西莫作為擁有巨額財富的銀行家發揮實力,介入了佛羅倫斯的政治。
  • 到達西非
  • 成功到達休達的葡萄牙趁勢把航海區域擴展到了非洲西海岸。在人稱航海王子的亨利的指示下,成功到達維德角,之後繼續南進,加速了以印度為目標的步伐。各國也不甘落後,開始投入力量於非洲南進事業。
  • 政治婚姻的結果
  • 勃艮第公爵查理的女兒與哈勃斯堡家的馬克西姆締結婚約。覬覦下任神聖羅馬皇帝寶座的查理及希望獲得勃艮第公爵經濟上支持的哈勃斯堡家在表面上達成一致。然而,婚約遲遲未能履行,下任神聖羅馬皇帝的寶座處於混沌之中。
  • 法蘭西進攻義大利
  • 法蘭西國王查理八世宣稱有權繼承拿坡里王國的王位,對義大利發起了進攻。羅馬教皇之兒——年輕的紅衣主教切薩雷挑起了法蘭西與義大利諸國的爭端。不同的國家懷著不同的想法,在義大利半島上燃起了激烈的戰火。
  • 義大利半島騷亂
  • 在法蘭西持續介入義大利的過程中,切薩雷開始顯露出了野心。父親羅馬教皇查理八世死後,切薩雷與法蘭西締結同盟,借助法蘭西的兵力,進軍義大利各國,為實現「統一義大利半島」的野心而蠢蠢欲動。
  • 簽訂《薩拉戈薩條約》
  • 地圓學說得到證明後,西班牙與葡萄牙為分割世界而簽訂的《托德西利亞斯條約》的效果受到了質疑。分割線若不是兩條就沒有意義。兩個海運大國再次展開了領土爭端。
  • 西班牙破產
  • 由新大陸流入的大量白銀給歐洲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特別是因與鄰國的戰爭和遠洋航海等精疲力竭的西班牙,國庫已經頻臨枯竭。面對破產的壓力,西班牙借助本國航海者的力量,企圖復興本國經濟,恢復國力。
  • 勒班陀海戰
  • 普雷維扎海戰後,圍繞著地中海的制海權,歐洲各國與鄂圖曼帝國依然互不相讓。此時,鄂圖曼帝國攻打了威尼斯境內的塞浦路斯島。以威尼斯為主力的天主教國家組織了龐大的艦隊,前去迎擊。
  • 英格蘭東印度公司成立
  • 尼德蘭獨自到達比印度更遠的東南亞的消息,震驚了歐洲各國。那對在無敵艦隊海戰前後急速增強海事實力的英格蘭而言,也是巨大的刺激。作為國策,英格蘭成立了東印度公司,加速推進著前往東南亞的準備。
  • 尼德蘭崛起
  • 尼德蘭的獨立趨勢跨世紀更加高漲,尼德蘭的商船前所未有地積極往來於外海。尤其是在東南亞貿易方面,開拓獨立的交易航線,企圖獨佔利益,英格蘭與其他國家不能再坐視不管了。
  • 三十年戰爭
  • 以宗教問題為開端的對立,最終演變為國家間的沖突。瑞典以解放新教徒的名義介入戰爭,大軍進攻德意志領內。瑞典與神聖羅馬帝國主力之間的激戰迫在眉睫,在海上,為了與主力匯合的瑞典軍和帝國軍也將展開戰鬥。
  • 威斯特伐利亞條約
  • 戰亂延長,神聖羅馬帝國與掌握其實權的哈勃斯堡家族陷入不利的形勢。為了結束這場戰爭而開始的交涉,最終成了圍繞保護天主教與新教徒兩者利益,割讓神聖羅馬帝國領土等議題的席卷全歐洲的大會。